奶牛产后体虚 应做好护理与保健工作
奶牛产后体质较虚弱,容易出现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泌乳不足、易发疾病等现象,因此,为了提高牛场养殖效益,此阶段应重视奶牛饲养管理,做好护理与保健工作。养殖者主要可从产房管理、分娩管理、子宫复旧保健与净化、卵巢机能恢复保健等四个方面着手。
一、产房管理
规模化奶牛场应备有专用产房,温度一般在18℃~20℃。产牛进入产房前铺好垫草,及时更换垫草、清理产房地面及其他分娩牛的羊水和污物,保持环境卫生的清洁,定期进行环境消毒。产后将母牛和犊牛分开饲养,产床必须每日清扫,用生石灰消毒。
二、 分娩管理
规模化牛场产房应常备有产科绳、产科剪、助产器、长臂手套、催产素、补益清宫净等常用器械及药品。分娩前期,奶牛要调至产房,兽医工作人员定时巡视,观察分娩征兆及时处理。以自然分娩为主,需要助产时应采取正确接助产方式,切勿生硬、粗暴牵拉,并注意产前对待产牛用0.1%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阴清洗、消毒和使用石蜡油等润滑剂,避免母牛产道污染及创伤。
三、子宫复旧保健与净化
对奶牛产后实施全程监护,每头牛建立一张资料登记卡,产后1周每天定时巡圈观察产后奶牛的精神状况,对精神状态不佳的牛及时测量体温,并对体质差及曾发生过产前产后瘫痪、卧地不起综合征等疾病的牛进行重点监护,若有异常应及时对症治疗。
奶牛产后6小时内,灌服补益清宫净500克、口服速补钙500毫升、红糖500克,1次/天,连用3天,有助于产后胎衣排出、恶露净化,促进子宫尽快恢复。 产后1天~3天内,若胎衣排出,应在子宫深部投放宫康三号或宫健栓剂2粒,并做好预防子宫炎措施。产后7天~10天观察恶露,若恶露异常或有炎症要立即处置。14天进行第一次产科检查;30天~35天进行第二次产科检查;产后50天~60天,对一检、二检治疗的牛进行复检,如有病情,要及时处理。
四、卵巢机能恢复保健
对不发情奶牛可灌服催情促孕散,500克/次,连用3天~5天,并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3支(0.2毫克/支)。持续发情奶牛注射促排卵素3号3支(25微克/支),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支(500IU/支)。发情不规律奶牛可在牛阴道内进行黄体酮埋栓处理,连用9天,取出后即可发情。